close

【善欲人見。不是真善。】

 

  人要做好事、要做善事,但是重要的是心要真,如果說我做善事要想別人都看到,你想想這個心是不是真?如果心不真,這個善就不是真,這個人就不是真正善人,為什麼?他是希望別人看到他善,是一個名聞利養的心,是貪取別人讚歎他的心,貪取別人恭敬他的心,這個心本身已經是惡,不是善!一件事,我們說善事,一定有陰陽之分,陰善別人看不到,他留下的是陰德。陰德是什麼?天給他報應,別人雖然不知道,天知道,別人不讚歎、別人不報答,天報答他。如果是陽善,陽善是人人都知道,做了好事個個都知道,出了名,甚至新聞媒體、報紙都刊登他,大肆讚歎他。出了名,要知道你出名也是享福,你做的善事立刻就享了福,報了,沒了,未來不會有福報,報完了。如果你出的名很大,但是你做的善事不是那麼大的話,或者不是那麼真的話。這是名過其實,這個不但不是好事,還會招來橫禍。所以世間享盛名的,出名出得很大的,鬼神都嫉妒他,所以往往會有奇禍臨頭。我們有時見到新聞媒體裡面登某某慈善家,這個慈善家做了很多好事,非常有名,但是突然間車禍死了,或者是重病死了。我們覺得很奇怪,為什麼會這樣?我們讀了聖賢書才知道,名過於實往往有奇禍來臨,所以出名不是好事。反之,如果一個人沒做壞事,而無緣無故被別人侮辱,被別人以惡名加身,這種人往往他的子孫會發達,為什麼?就是因為他承受了不屬於他的惡報,往往後面積的陰德就大。

     在《德育古鑑》上面講了一個故事,在宋代有一位女子叫做鄒瑛。她自己是繼母所生的,也就是她父親第一位夫人生了子女之後走了,往生了,她父親再娶一位生了她。她母親往往憎恨前房的兒女。鄒瑛的哥哥後來長大娶妻,這個妻子嫁進來之後,這個母親常常虐待她,不給她吃東西,逼她做很重的事情。鄒瑛每次見到這種情景都一定陪著她自己的嫂嫂,她的嫂嫂如果犯了過錯,她一定跪下來向她母親來求情。有一次她的母親鞭打她嫂嫂的時候,鄒瑛就跪下來哀求她母親說,「女兒今後難道就不會嫁人嗎?如果嫁人之後被婆婆這樣來折磨,母親您會不會安樂?」她母親聽到這樣的話才慢慢息怒。

 

  有一天,她的嫂嫂抱著她的兒子,也就是她母親的外孫子,結果一不小心這個兒子跌落火裡燒傷了額頭,這個時候母親見到外孫子被燒傷之後非常憤怒,要打嫂嫂。鄒瑛立刻就求情,說是我自己在嫂嫂房間裡面不小心燒傷了孩子,嫂嫂不知道這件事,代她來受這個罪。後來這個兒子竟然死了,嫂嫂很悲痛,吃不下東西。鄒瑛就安慰她,說我自己昨晚做了個夢,說這個兒子是應當要死的,否則我們就不吉利,這個是天意,妳一定要吃飯,不要傷了自己身體。而且自己陪著她嫂嫂不吃飯,一直到她嫂嫂吃飯為止她才吃飯。所以她用這種慈悲、這種愛心使她母親都感,後來都變得很慈悲,一家人最後非常和睦。這個鄒瑛最後生了五個兒子,其中四個都中了進士,進士是古時候最高學位,鄒瑛本人享年九十三,高壽。所以有這種仁慈的存心,你看看福報多大。這句講『真善』這兩個字,善有真有假,怎樣去判斷?這句講得很好,「善欲人見,不是真善」,為什麼?因為他有欲、欲望,為什麼會有欲望?因為有私心,有自私自利,本來是好事都變成假了,假善,不是真善,一定要轉過來,把自私自利放下才是真的。

 

  在元朝時代有一位最有名的禪師,叫做中峰國師,可能有人參加中峰三時繫念,都知道他。有一次,有幾位儒生去拜見中峰和尚,向他請教,就說佛門當中講善惡報應如影隨形,好像不是很對。為什麼?我見到有些人做善事,是一個好人,結果他自己又不發達,子孫也不是很好。反而我見到有些人做惡事,他的家裡經常很吉祥,子孫發達。看來善惡報應這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這些儒生提出這樣的問題、提出這樣的議論。中峰國師就和他們說,我們凡夫煩惱未斷、正眼未開,往往會把善看成惡、把惡看成善,這是因為自己是非顛倒了,怎麼可以抱怨天的報應有差錯?儒生就不服氣,善惡看得見,怎麼可能說相反?中峰國師就叫他們舉個例子來看看,你舉出一個善事、一個惡事看看怎樣?有些人說,罵人、打人這是惡事,敬人、禮敬人這是善事。中峰國師說未必!有個人說貪財、偷取財物這是惡,廉潔、有操守這個是善。中峰國師說未必!

 

  大家都講了他們的例子,中峰國師都說未必。他們就問,究竟什麼是真善、什麼是真惡?中峰國師告訴他們,有益於人就是善,有益於自己就是惡。如果有益於人,打人、罵人都是善,好像父母教訓兒女,為了兒女好的都是善事。如果是有益於自己,你去禮敬人都是惡。這就明白了,原來善惡標準在哪裡?看是利人還是利己,如果利己,你做的雖然看來是善事,都是惡。這裡講的「善欲人見,不是真善」,為什麼?因為為己,為自己做的。如果沒有自己,純粹是為人,即使這件事做錯了都是善事。這個明白之後,善惡你就有標準,為人是公心,為己是私心,公就是真,私就是假,所以真善、假善從這裡來判斷。

 

  再進一步來講,真善、假善從心裡面自己去檢點,如果是一種至誠心,沒有任何為自己考慮和打算,這個是真。如果有一點點做作,做給別人看,有一點點這樣的心,這個就已經是假,是妄心,不是真心。真心是什麼?是至誠心,排除一切的雜念。所謂無為而為這個是真,有為而為是假。我們從內心深處去靜靜檢點自己,自己去為善,是有為而為,還是無為而為?換句話來講,做善事你有沒有著善事的相,你著相就已經不是真心,無為而為這個才是不著相,這才是真,這個才是隨順自己自性的性德。所以善的真假最高標準,用自性來判斷,隨順性德,自己沒妄想分別執著而去為善。《金剛經》裡面講的「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」,無住就是無為,道家講無為,佛家講無住,意思是相同的。無為還要去為,這個就是無住還要生心,不是無住我就什麼都不做了,這樣又錯了,這樣還是執著。執著一個無為,執著無住,也不是真。所以真正的真心起

用一定是放下所有妄想分別執著,而能夠恆順眾生,隨喜功德,這個要自己細細去體會。我們再看第四十六句:

 

  【惡恐人知。便是大惡。】

 

  做惡事、做壞事,如果是害怕別人知道,這個心就是大惡。為什麼?因為再大的惡,只要能夠改過,就能夠洗乾淨,就能夠回轉天意,轉禍為福。如果不肯懺悔,不肯改過,這種惡就是真正大惡。《弟子規》上講「過能改,歸於無,倘掩飾,增一辜」,一辜就是惡上又加一個惡,而且這個惡大。他不肯改過,不肯改過的人就沒得救。犯了再大的惡事,只要肯改,還有得救,天不會加罪於改過懺悔的人,他能夠改過懺悔,天反而會護佑他。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,為惡一生的人到最後能夠痛改前非,這個反而是大善人,反而天、人都會尊敬他。所以儒家《論語》上講「過則勿憚改」,就是不要恐懼改過,能夠勇於改過才是真正的勇敢。如果不肯改,要知道這個惡念就念念相續下去,積少成多,聚沙成塔,最後積累到大了,就不可收拾。

 

  我們看到一個真實的故事,講民國初年時期有一位大善人,這個大善人在家鄉修橋補路,做了很多慈善。他以前在清朝末年的時候做過官,後來清朝被推翻了建立民國,他就退隱在家鄉養老,做了很多好事。但是他後來有一天突然間一個大病,吐血而死,死得很慘。他的太太就非常不能理解,我自己的先生是大好人、大慈善家,為什麼會落得這樣的下場?於是她就去找一個通靈的人去看,這個通靈的還是一個法國人,花了很多錢請他去幫她看,看得很靈驗的。結果看到她的先生竟然現在在地獄裡面受很大的痛苦。她就愈發不能理解,沒可能的,自己先生做了那麼多好事,怎麼可能會墮地獄?結果後來她找到跟她先生以前一起做官的一個朋友,還在世,向他打聽,才知道原來自己的先生過去在清朝末年做官的時候做了一件事情,什麼事?當時有一個地方有災情,災民幾乎餓死,於是清朝政府撥下來一筆賑災的款,由這個人去安排賑災,這個人竟然當時把賑災款私吞了,而且做得非常巧妙,天不知、地不知,他以為人不知鬼不覺,結果造成很多災民因此而餓死。這件事情除了他這個朋友知道之外,其他人沒一個人知道,連他自己的太太都不知道這件事情。他就拿了這筆賑災款,當時剛剛清朝又衰滅,民國建立,他就退隱在家裡。這件事他以為做得很完美,結果誰都沒想到,他最後還是下地獄,得到這樣的報應。現世吐血而死這個是花報,死得很慘的人,我們知道他將來去的地方一定不好,去地獄是果報。就是因為他自己這個罪惡沒人知道,而他自己從來不肯懺悔這個事情。所以這個惡好像腫瘤一樣愈長愈大、愈長愈大,最後要了他的命,而且下地獄長時間的受苦,這個苦痛人間都想像不出來。

 

  所以明白這個道理,我們真正要生恐懼心,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,一點都不會有差錯,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就猶如種瓜得瓜,種豆得豆,騙不了別人,完全是自作自受。恐懼心生出來,就不可以做這些惡事。既然作惡怕別人知道,那就不要做了。這個恐懼要恐懼在做之前,你恐懼別人知道,就不要造惡,這個恐懼的心可以幫我們防範造惡。造了惡,勇於懺悔,要發起勇猛心,你不要怕別人知道自己造惡,看不起我。現在看不起我沒所謂,將來我不會受果報,我罪業懺了之後,發露懺悔,不怕講出來了被人罵、被人笑。那是怎樣?洗了自己的罪業,將來不用受報應。最重要就是以後不可以再做,立定誓願,不再重犯罪惡。如果現在恐懼,怕別人知道,所以不敢懺悔出來,要知道將來果報更令人恐懼。現在被人知道,這個折磨算是少,將來下地獄那個果報是大,那個折磨不得了,有得你受。

 

  『惡恐人知』,這裡是講我們要修慎獨的功夫。既然怕人知道,自己就要謹慎,不要做惡事。為什麼?如果你做惡事,人雖不知,天知、鬼神知、自己的心知,要對天地鬼神負責,要對自己的心負責。這就是儒家《大學》裡面講的「誠意正心」,誠意功夫從哪裡來?從慎獨中來。慎獨,就是自己一個人在的時候猶如在大眾之中一樣,在大眾當中你不敢犯,甚至你一個人都不敢犯。《大學》裡面講的,如同「十目所視,十手所指」,好像十隻眼睛看著你,十個手指指著你,你不可以做,所以「君子慎其獨也」,要慎獨。幽居獨處,一個人在,正是考驗我們是不是誠意的時候,不可以放逸,不可以隨便,不可以放肆。能夠修到誠意功夫,這個善是真的,你的正氣才能夠提出來。在大眾當中你絕對不會有恐懼,為什麼?因為你的心堂堂正正,所謂問心無愧。

 

  無愧於天地,無愧於祖宗,無愧於大眾,你看這樣的心多光明正大!這個真正有歡喜、有快樂。如果常常作惡,別人不知道,以為可以過關,慢慢自己的誠意就沒了,慢慢人就變成很侷促,變成什麼?我們說蛇鼠之身,不能見光。所以人的氣質是由他平時的修持決定的,真正有學問、有德行的人,你怎樣掩飾都掩飾不了,他一眼就看穿你了,怎麼會說造惡沒人知道?你能夠欺騙誰?你只能欺騙那些比你更加愚痴的人。比你境界高的,比你有學問、有智慧的人,你騙不了他,你一個眼神他就知道你心裡面起什麼念頭。所以真正君子對自己要誠心誠意,對自己誠心誠意,你才可以對人誠心誠意,自己懂得自愛,你才能夠愛人。

出自朱子治家格言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如淨 的頭像
    如淨

    如淨的淨心園

    如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