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附錄】印光大師談圓澤禪師的教訓

           未有所證,自然不出輪迴;即令有所證,尚未斷盡凡惑,亦難出離生死。至如唐之圓澤禪師,則已能知過去未來,而尚不能了生死,况但去得好者,豈能即了之乎?!

    唐李源之父,守東都,安祿山反,殺之。李源遂不願為官,以自己洛陽住宅,改作慧林寺,請圓澤做和尚,伊亦在寺修行。過幾年,李源要朝峨嵋,邀圓澤同行。圓澤要由陜西,李源因不願至京,一定要從荆州水道。圓澤已預知自己不能再來,遂將後事一一開明,夾於經中,但不發表,遂同李源乘船去。


   至荆州上游,將進峡,其地水險,未暮即停。忽見一婦,著錦褲,在江邊汲水。圓澤一見,双目下淚。李源問故,圓澤曰:‘我不肯由此道去者,即為怖見此婦故。此婦懷孕已三年,候我為子。若不見,猶可避免;今既見之,非非彼子不可矣。汝宜念咒,助我速生。至第三日,當來我家看我,我見汝一笑為信。過十二年,八月十五夜,至杭州天竺葛洪井畔来會我。’說畢,圓澤坐脱,婦即生子。三日,李源往視,一見,其孩即笑。後李源回慧林,見經中預言後事之字,益信其為非常人。


   越十二年,李源即往杭州。至八月十五夜,至所約處候之。忽隔河一放牛童子,騎牛背,以鞭敲牛角,唱曰:‘三生石上舊精魂,賞月吟風不要論。慚愧故人遠相訪,此身雖易性常存。’李源聞之,遂相問訊。談敘既畢,又唱曰,‘身前身後事茫茫,欲話因緣恐斷腸,吴越江山游已遍,却回烟棹上瞿塘。’遂乘牛而去。

    各位試想,此種身分(能知過去未來),尚了不脱生死,况但話頭看得恰当,去得好,即能了乎?仗自力了生死,有如此之難;仗佛力了生死,有如彼之易。而世人猶捨佛力而仗自力,真莫名其妙!今可以二語為之說破,(不靠佛力者)即是要顯‘我是上等人,不肯做平常不稀奇的事’之障見耳。願一切人,詳思此五人之往事,如喪考妣,如救頭燃,自利利他,以修净業,方可不虚此生此遇也!

    净土法門,三根普被,利鈍全收,契理契機,至顿至圓,洵為當今之惟一無上法門。惟現在之人,或者自高自大,謂‘既云眾生即佛,則我即是佛,何必再念佛’。或以為‘我既是苦惱凡夫,何遽能了生脱死,惟求來生不失人身可矣’。此兩種人,皆不明因果之故。
    需知眾生即佛者,謂其具有佛性之真因耳。設不修念佛妙行,佛性無由顯現,何能即得了生死、成佛道之實果?譬如寶鏡蒙塵,光明不現,實未稍失。若肯用力揩磨,即可照見一切也。至言‘我是苦惱凡夫,不能生西方,了生脱死,以至成佛’者,乃業深障重,自甘堕落之言。夫今世之人,有為下棋斗牌而不願生死者,不知若干。若能以此勤勞,修行念佛,何患不往生西方,上證佛果。

   …… ……
禪則仰仗自力,非宿根成熟者,不能得其實益。净則兼仗佛力,凡具真信願行者,皆可帶業往生。其間難易,相去天淵。故宋初永明延壽禪師,以古佛身示生世間,徹悟一心,圓修萬行,日行一百八件佛事,夜往别峰,行道念佛。深恐後世學者不明宗要,特作一四料簡偈,俾知所趋。其偈曰:


    ‘
有禪有净土,猶如戴角虎,現世為人師,來生作佛祖。
      無禪有净土,萬修萬人去,若得見彌陀,何愁不開悟。
      有禪無净土,十人九蹉路,陰境若現前,瞥爾隨它去。
      無禪無净土,鐵床並銅柱,萬劫與千生,没個人依怙。

    此八十字,乃如来一代時教之綱要,學者即生了脱之玄谟。學者先需詳知何者為禪,何者為净土,何者為有禪,何者為有净土。禪與净土,乃约理,约教,而言。有禪有净土,乃约機,约修而論。理教,則二法了無异致。機修,則二法大相懸殊。語雖相似,意大不同。極需注意,方不負永明大師一片婆心也。   (錄自《印光大師護國息災法語》)

     須知西方極樂世界,莫說凡夫不能到,即使小乘聖人亦不能到。以彼系大乘不思議境界故也。小聖回心向大即能到。凡夫若無信願感佛,縱修其餘一切勝行,並持名勝行,亦不能往生。是以信願最為要緊。蕅益大師云:“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;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浅。”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鐵案也。能信得及,許汝西方有分。 (印光大師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)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,南無觀世音菩薩!


蓮池大師:悟後不願往生,敢保老兄未悟

    得悟人正宜往生净土
  或問:“某甲向修净土,有禪者曰:‘但悟自佛即已,何必外求他佛而願往生?’此意如何?”
  子謂此實最上開示,但執之亦能有誤。請以喻明:假使有人颖悟同于颜子,而百里千里之外,有聖如夫子者,倡道于其間,七十子, 三千賢,相與周旋焉。汝聞其名,往而見之,未必不更有長處。而自恃颖悟,拒不覲谒,可乎?雖然得悟,不願往生,敢保老兄未悟在。何者?天如有言:“汝但未悟,若悟,则汝净土之生,萬牛不能挽矣!”深矣哉言乎!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《云栖蓮池大師語錄》(外集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選自《禪宗經典精華》卷十三)

蕅益大師:凡言不必生净土者,皆是增上慢人

或問:徹悟人還須往生净土否?
蕅益大師答:

普賢願王,導歸極樂;初地至十地,皆云“不離念佛”。《怡山發願》:“承事十方諸佛,無有疲劳。”《百丈清規》:課訟、送亡等事,無不指歸净土。故天如云:“若果悟道,净土之生,萬牛莫挽。”云栖(蓮池大師)云:“悟後不願往生,敢保老兄未悟。”是知凡言不必生净土者,皆是增上慢人,非真入菩薩位者也。

(明·蕅益大師《參究念佛論》)

净土十勸
勸君一,長時念佛須真實,歸依佛語莫生疑,制護心猿無放逸。

勸君二,唯思念佛無餘事,澄心决定願西方,臨終自見如來至。

勸君三,念佛先須斷愛貪,臨终心净見如來,似月清光照碧潭。

勸君四,莫令念佛心遺忘,臨終極樂寶花迎,觀音勢至俱來至。

勸君五,莫辭念佛多辛苦,思惟長劫生死輪,更向何人求出路?

勸君六,念佛時中恒相續,假使不念順凡情,何日得離生死獄?

勸君七,念佛莫令三業失,专专敬禮願西方,去見彌陀無上日。

勸君八,教修念佛牟尼法,應須遵奉本師言,命盡得往彌陀刹。

勸君九,念佛真心為上首,臨终化佛共來迎,七寶蓮花隨願誘。

勸君十,念佛常須戒乘急,思量業海苦輪深,生死無常悔難及。

人心生一念,天地悉皆知,善惡若無報,乾坤必有私。
一旦無常至,方知夢裡人,萬般帶不去,惟有業隨身。
世上光陰短,地獄噩夢長,隨緣消舊業,莫再造新殃。
愛河千尺浪,苦海萬丈波,欲免輪迴苦,及早念彌陀。
少說一句話,多念一聲佛,打得念頭死,許汝法身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如淨 的頭像
    如淨

    如淨的淨心園

    如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