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個地方能否安心長期住下來,甚至發心出家,這肯定是要有緣分。一般是有三種緣。
第一是地緣,跟這個地方有沒有緣。有緣,你就住在這個環境、氣氛還是比較舒服。如果這個地緣不好,一來就生煩惱,甚至身體生病,他就地緣不好。再就是人緣,這些無論是護法團的義工,或是僧團的比丘、沙彌,相處比較和諧。第三是法緣,就是你發心要出家修的法門,在這個道場是不是相應?所以這三個都具足的話,你可以發心來報名做淨人,再到沙彌。
合格的淨人和沙彌這個轉換呢,就是從世俗的那種社會角色,家庭角色,轉為一個出家人的心態和行為。那這個轉換其實是很大的、根本的。出家,你不是來幹事業的,不是來搞世間法的。是為了了生脫死,修無為法,解脫道。所以這樣恰好就是身心要柔軟,要謙卑,要恭敬一切,要任勞任怨,要忍辱,他就是跟世間的那種行為方式就不一樣了。
淨人和沙彌階段,就是要把自己剛強那一面降服,那為什麼要大家聽招呼?不能有太多的自己的見解。在社會上當然以我為中心,我知我見我慢越強。好像很強,是個強人的形象。但這些世間法可以理解,出世間法,你再這麼以我為中心,這麼強的我見我執的話。就是修行的障礙。修行就首先要向「我」開砲,破我執。所以這個沙彌階段,聽招呼就是讓你破我執的一個重要的措施。然後要想到修道要修福報。如果你在淨人和沙彌階段不去培福的話,以後你受戒,主要側重在定慧佛法上了,你沒有深厚的福德基礎,也很難上軌道。就像善財童子,為什麼他在文殊師利菩薩座下發無上菩提心,馬上就參善知識,每參一個善知識就上了一個台階。
他福德厚啊,善財善財呀,他多生多劫都修了巨大的福報,所以他一出生,整個地下的七寶都顯現出來,所以他不是這一世修的。他的福、財很深厚,所以他馬上就會轉化為智慧。福至心靈嘛,心靈屬於智慧的範圍,但你一定要以福作為它的前提。
所以在佛門當中有「培福載道」這句話,一定要培到這個福德才能載這個道。如果你沒有福德的話,你載這個道是載不動的。所以有時候比喻成「福海慧舟」,你的福德就像海水,你要把那個智慧的舟浮起來,必須要有水,沒有水你浮不起來的,你會擱淺的。
- Apr 08 Mon 2024 12:15
大安法師:【沒有福德的話,這個道是載不動的】
close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