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發明)救濟飢荒的辦法,有在飢荒沒有出現前想的辦法,有在飢荒已經出現後想的辦法。請免國賦,截留糧食,勸募施粥,嚴禁商販牟取暴利,這是在飢荒已經出現後想的辦法。開河挖渠,高築堤岸,務本節用,儲糧護農,勸募開墾,嚴禁攔河捕魚、宰殺耕牛,這是在飢荒沒有出現前想的辦法。在還沒有出現飢荒的時候就想辦法,那麼花的力氣小,而救的人多,老百姓安居樂業,官府不缺賦稅。如果已經發生飢荒,餓殍遍野,這時才商議賑濟免賦,那麼救濟的力量有限,而死亡的人多。這句話只說「鄰朋」,是以小見大。

 

水旱災荒,它的根源是來自貪婪小氣,吝嗇錢財,是共同的惡業所感招。如果現在專心賑濟,那就免去未來的飢荒了。

 

經上說:人的平均壽命到三十歲的時候,就會出現饑饉災害,經過七年七月七晝夜不下雨,大地寸草不生,白骨遍野,整個地球能夠保存下來的人不會超過一萬人,留下這些人作為將來的人種。《婆沙論》說:「如果有人能用很小的飯食,真誠地發救人的心,去布施給飢餓的人,那麼他在將來,一定不會遇上饑饉的災害。」但是在生活中能夠這樣去做的人,還真是很少啊!

 

下附徵事(五則)

 

因荒釀禍《隋書》

 

隋朝末年,馬邑大饑,太守王仁恭,堅閉糧倉,不搞賑濟。劉武周對大眾說:「現在百姓飢餓,到處都有餓死的屍體,而姓王的坐視不救,難道他還是我們的父母官嗎?」因此,他就敲起牛皮鼓,對眾宣誓說:「我們不能甘心等死,官倉的糧食,都是百姓的血汗,你們可隨我去取走,用以延長幾天生命。」大家齊聲答應,就謀殺了仁恭,開倉賑濟。遠近各個地方紛紛響應。

 

(按)劉武州①的原意,不過是想號召饑民,好亂中奪權罷了。但釀成禍害的根源,來自王仁恭。從前趙清獻去越州為官,正碰上吳越大旱,公在百姓還沒有發生飢荒的時候,就提前規劃,安撫人民,順就民意,以後就民情安定,沒有出亂子。那些要保全自己和妻子兒女的臣子,為什麼不這樣做呢?

 

注:①劉武周(?-622)隋河間景城人,遷居馬邑(今山西朔縣),任馬邑鷹揚府校尉。大業十三年(617年)與同郡張萬歲殺太守,聚兵萬餘人,自稱太守。依附突厥,攻占雁門、樓煩、定襄等郡,受封為「定揚可汗」,自稱皇帝,年號天興。武德二年(619年)勾結突厥,攻占太原、晉州、澮州。次年兵敗奔突厥。後擬逃歸馬邑,事泄被殺。

 

增加糧價,免除飢荒《荒政備覽》

 

宋朝范仲淹,到杭州做官,正碰上年歲饑荒,一斗粟貴到一百二十文,百姓非常痛苦。范公反而增到一百八十文,並且到處張榜公佈,詳細地說明本州米少,所以不惜重金收購。同行的人不知他為什麼這麼做。沒有幾天,四面八方的商人爭相來到,米太多,就不賤而自賤了。這一措施,使百姓受益不淺。

 

(按)荒年大興土木,修造佛廟橋樑等,也是這個意思。人們只知年歲不好,就停下一切工作。哪裡知道貧民無所事事,正是加快他們走向死路啊!只有出外做工,才能得到收入,富家的錢穀,就不知不覺地散佈到了貧民的家裡。無損於富家,卻有益於貧民啊!

 

募豆貸民,種豆代穀《文獻通考》

 

宋朝程珦主管徐州,有一年,長期下雨,淋壞了稻穀。程想,等水乾的時候,再耕種就來不及了,於是向富家募得豆子數千石,貸放農民,播種於水田中。水還沒有盡乾,豆子已經發芽了。這一年,穀子雖然沒有收穫,但人民沒有鬧飢荒,這都是種豆子的功勞啊!

 

(按)我曾經閱覽《四友齋叢說》,上面記載了一個備荒的對策。說應當拿各府州縣罰沒的贓款,全部買穀;那些犯充軍流放以下罪行的人,可以容許用穀贖罪;如果一個地方遇到了水旱災荒,就應當讓人民到無災處通融借貸,等來年豐收時補還。如此一來,百姓可以免除流亡,朝廷可以沒有顧慮。這樣的善政,正是必須趕快推行的,只希望那些好善的人,想法去告訴那些當政者啊!

 

改道運輸,抗疏救遼《瑣闈管見》

 

嘉靖末年,遼陽大饑荒,軍民互相吞食。兵部侍郎王某上疏請求賑濟,商定將二萬石粟陸運到山海關,所花運費每萬石粟達八千兩銀子,地方官民深以為苦。當時昆山人許伯雲提任給事官職,說遼陽人命在旦夕,如果是陸運,就會拖延時間並騷擾地方,不如暫時放鬆海上關卡,用船沿海送去,可以迅速到達。於是抗疏陳述自己的主張,並且發誓說,如果海運有差錯,我就以一家大小為人質來擔保,這樣朝廷才聽從了他的請求。接受任務後,許將原來計劃陸運的糧食,加上天津的存糧,添到十多萬石,星夜兼程,航海赴遼。一到達遼地,遼人歡天喜地,救活了很多人,直到今天,那個地方,還有祭祀許公的寺廟。

 

(按)用痛哭流涕的誠心,來救赴湯蹈火的危急,應該詳載史冊,大力宣傳,使這樣的好事長期流播。偉大啊!許君的功德。

 

做了好事,不願留名(見周子愉筆記)

 

明朝崇禎時,常熟進士蔣畹仙,偶然住在同學周明遠家。這一年大饑荒,夫妻父子都不能互相照顧。當時有一個姓郭的,將要賣掉自己妻子,只因為看到手中抱著的孩子而遲疑不決,但最後還是狠狠心說:「只能各自逃生了!」就把孩子拋棄在大路旁。蔣公看到這個情景,惻隱之心,油然而起,說:「怎麼能因為口腹的緣故,一下子就一家離散呢!」問郭需要多少錢,他回答說:「一十五千。」蔣立即拿出袋子裡的錢,只有十千,就向明遠借貸,以湊足數目。明遠說:「世上的好事要大家做,您是明理人,怎麼把我放到一邊呢!」也捐出五千。這樣妻子不用賣了,兒子也保全了。後來這個人有了一些家業,就帶著兒子去拜謝蔣公,蔣公不准他們上前,並且不承認做了這件好事。

 

(按)明遠是子愉的先祖,與蔣先生最要好,真是莫逆之交。我看了子愉的筆記,記載蔣氏三代的美德很詳細,就摘錄幾條,列在篇末百福駢臻三語下面,這裡不多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如淨 的頭像
    如淨

    如淨的淨心園

    如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