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各位同學,大家好。
我們今天來分享修學佛法的時候,有五種需要了解、知道和必須去做的事情。我們之前有分享過「五種多餘之事」,今天分享的正好是相反,是我們必須要知道、了解和做的事情。
第一個,需要被聖者攝受,這樣你才能獲得口訣的精髓。聖者是指我們在修學佛法的時候,我們所追隨的本師。對於淨土法門的同學來講,就是指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--娑婆世界的教主,和我們的本尊--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佛。只有真正地被本師和本尊所攝受,才能真正明白我們所學教理的精髓和意義,否則聽不懂。
什麼是攝受?攝是指攝持,受是接受。就是指我們在真正地皈依三寶之後,選定一個修學法門,一定要認真地了解、聽法,依教奉行。像我們修學淨土,如果不了解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--國土的十七種莊嚴、菩薩的四種莊嚴、佛的八種莊嚴,不了解極樂世界的這種莊嚴清淨;不了解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深刻含義、不可思議的功德;不了解阿彌陀佛成就極樂世界的殊勝含義,我們就沒有辦法被阿彌陀佛所攝受、被極樂世界所攝受。
真正了解彌陀本尊,我們是通過本師釋迦牟尼佛來了解的。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,可以學一下《釋迦譜》《釋迦方志》,這都是像我們世間的人物傳記一樣。你通過這樣的書籍,就可以知道我們的本師是一個什麼樣的人,為我們全心全意地介紹極樂世界,讓我們能夠在末法時代有真正了生死的方便、簡捷、圓滿、殊勝的這樣一個法門。
攝受最關鍵的是自己要信。你能夠信得過、看得破,你才能真正地放下自己,去聽法、去奉行,所以「信為道元功德母,長養一切諸善根」。我們的信心很微脆,很不容易相信,只是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所謂事實,不了解這些其實都是虛幻的。果真能像觀世音菩薩一樣,在《心經》裡所說的,能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你發現它是空的、假的,如夢幻泡影一樣,你當下就能放下。就像在作夢當中,如果我們知道夢裡的一切都是假的,是在作夢,你就不再恐懼害怕,不再憂慮不安,就能夠放下。
所以我們的信要有根,這種信根是要靠長時間的薰修得來的,所以自己要懂得善護自己的信根。真正地通過對教理的通達了解,我們就是對《無量壽經》這部大經,還有黃念老的註解的了解,能夠增強我們的信心,師父上人說這是示轉和勸轉;還有海賢老和尚、海慶老和尚、老德和尚,以及海賢老和尚的母親給我們做的證轉,三轉法輪。確實相信極樂世界真有、阿彌陀佛真有,我們如果真正信願持名,決定這一生能往生,你就拿到淨土法門的精髓,這一生就沒有白學這個法門。
第二個是需要對你的教授阿闍梨具有深刻、無竭的虔誠心,這樣才能自然得到加持,密宗講就是上師。本師和本尊,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,我們沒有見到,但是我們一定有一個皈依、依止的師父,我們能通過光碟、影像帶、網絡聆聽他的教法。如果有福報的話,還能夠親近在這樣的大善知識身邊。
怎麼樣能夠對自己的教授阿闍梨,阿闍梨就是親教師,親自得到他教導的師父,具有這種深刻、無竭,竭是枯竭,沒有枯竭。就像井一樣,那泉水永遠地往外流,沒有枯竭的時候,比喻我們虔誠的、恭敬的、真誠的這種心永不停止。這就需要我們把自己身口意都供養出來,完全地放下自己。放不下自己的知見,放不下自己的身體,你就沒有辦法真正地去奉養師長,淨業第一福修不到。淨業第一福裡面,第一句話就是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。父母給了我們色身;而師長,我們真正的師父,密宗稱上師,給我們的是法身慧命,比父母還重要。這裡靜瑜就推薦大家有時間的話可以多看幾遍「密勒日巴傳」,靜瑜早年看過很多遍,每看一遍都特別感動。
如果我們都有密勒日巴對瑪爾巴上師的那種虔誠的恭敬心的話,什麼大法都能夠求到。我們因為執著自己的這個小我,放不下自己,放不下身見,放不下邊見,就是對立,心量沒有辦法擴大,不是一個真正的法器,所以你接受不到無上的大法。真正的法器是沒有我,他無我的時候心量就放大,心地就清淨,才能夠真正地去接受善知識的教誨。所以對善知識而言,好的弟子就是無我的、沒有自己,這種恭敬心裡沒有妄想、沒有雜念、沒有分別、沒有執著,師父說一就是一,說二就是二,不會打妄想。如果自己有很多妄想、分別、執著的話,心不清淨、不究竟,你就沒有辦法生起真正的恭敬心。所以很多弟子跟著師父學,學不到,就是因為我執、我見太重,我執、我見重,經常會錯會師父的意思,你就很難生起真正強烈的信心。
靜瑜記得早年看過一個故事,講的就是一個人非常虔誠地供養觀世音菩薩。有一次,他在路上被敵人追殺的時候逃跑,跑到一個懸崖邊很恐懼,就大聲地喊觀世音菩薩,求救。觀世音菩薩就現身了,不說話,讓他往下跳,用手指著讓他跳懸崖。他很著急,他說「我不敢跳,你要救我救出去」,求觀世音菩薩。觀世音菩薩還是笑,就是讓他跳。他最後心裡想「我就全身心地相信觀世音菩薩」,所以就一閉眼跳下去了。但是很快他發現自己不是跳到懸崖裡,而是跳進觀世音菩薩伸出的手掌裡。
所以我們對自己的善知識、真正親近的師父和老師,確實要有這種完全淨信的心。淨信的心中,就是要把自己的念頭清理得乾乾淨淨的。你看密勒日巴,瑪爾巴上師讓他建房子的時候,讓他建一個又拆一個,又建一個又拆一個,直到把他所有的妄想分別都打掉,沒有自己的念頭,成為一個真正的大法器。不管多辛苦,你會發現這些都是值得的。因為我們修行最重要的,就是要有一個依止的善知識,通過這種依止,讓自己生起真誠心、清淨心和恭敬心,這個心才能夠引導我們出離六道輪迴。
你還有執著、還有妄想、還有分別,我們講就是一個具縛凡夫。你能放下執著,就可以證得阿羅漢果,小乘阿羅漢果相當於大乘圓教七信位,就可以出離六道;你能夠放下分別,就能夠證菩薩的果位;你能夠放下起心動念,就能夠成佛。我們講這裡是法身大士,所謂分證即佛。這些道理自己要懂得,通過跟自己上師的這種法的傳承,就能夠很善巧方便地把我們的這些我執我見給打破。
第三點是需要累積一定程度的資糧,這樣你的心才能夠柔軟。資糧在我們淨土法門來講就是淨業三福,這是往生極樂世界所必需的。《觀無量壽佛經》裡指出,第一福「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」,這是具有人天福的善男子、善女人。在這個基礎上提升就是第二福,二乘福,接著再到大乘,一層層來。我們很多同學可能更需要做的,就是要好好地把第一層福扎根扎好。因為在這個時代,我們普遍地孝養父母、奉事師長都做得不夠,所以善根、福德、因緣不具足,就沒有辦法往生極樂世界。
往生極樂世界的資糧不夠,對父母不孝、不順,對師長當然就不可能孝、不可能敬,不知道如何去奉養奉事,不會做,沒人教,也沒有學習過。所以除了《弟子規》《感應篇》《十善業道經》,像《沙彌十戒威儀錄要》也是很值得學習,裡面的「事師篇」,就給我們詳細地講解了怎麼樣去奉事師長。所以一個人不能不好學,學無止境,活到老學到老。我們看破放下的下手處就是要通過明白教理,你能夠看破一分就能夠放下一分,反過來放下一分又看破一分。哪個更重要?執著重的人從放下入手,止觀裡所謂的止,就是煩惱障重;分別心重的人從看破明理,所謂的所知障重,就是止觀裡的觀。所以相對於止觀,止就是放下,觀就是看破。理上要明得深、明得透、明得廣,事上你就能放下得徹底、圓滿、究竟。
今天學佛不容易,因為這個根基沒有,也就是沒有資糧,所以我們這個心就很堅硬。對父母的心很硬,做不到對父母的孝,當然對眾生就不可能有慈和愛,對兒女、對兄弟姐妹、對長輩,在團體當中跟同事、對領導,都是因為自己的自我太重,就是說自私自利太重,執著於自己的很多東西,放不下,心就變得堅硬了。我們學佛就要學會把心變得柔軟,柔軟的心才能夠給它放大,才能夠像虛空一樣容納下更多的人和事。所以沒有這種資糧,我們的心就沒有辦法柔軟。所謂「調伏諸根,身心柔軟」,這是菩薩修持當中必須要修行的。所謂「上善若水」,看水是軟的,所以它能容萬物。水如果凍成冰,冰就很硬,就沒有辦法去容下萬物。怎麼做?就是從持戒入手。《弟子規》是小小戒,一字一句地去落實。「父母呼,應勿緩」,自己有沒有做到?常常反省,常常去反觀自己的身口意,讓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,六根都變得很柔軟。
接下來說,需要有一顆柔軟的心,這樣三摩地才能在你身上彰顯。這個柔軟的心就是菩薩心,菩薩的心是軟的,不是硬的。三摩地就是指三昧,是正定、正受,所謂「住心於一境而不散亂」。菩薩是怎麼樣練習柔軟的心?就是老法師提出的淨宗的五科。三福的基礎上,還有六和、六度、普賢十願。能夠通過修六和和菩薩的六度,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般若,一點點地你就能夠在念佛的功夫上得力。如果你外不修六和,內不修六度,不能夠咸修普賢大士的十大願王。雖然我們不能圓滿地去持守,但是至少要有這個心,能做多少算多少,不斷深入地去做,直到做到圓滿究竟,所謂「波羅蜜」。布施要持到波羅蜜,波羅蜜就是圓滿到達彼岸。完全地能夠達到人我一體,所謂「全性起修,全修在性」,「性相不二,理事不二」。進入到這種境界的話,你念佛的定力、念佛的功夫、念佛的清淨心,就在你身上一點點地顯現出來。人家一看,這個人不僅是具有大福德、大善根之相,而且很有定力。
第五點,需要三摩地在你身上的彰顯,這樣你才能儘速地證得正覺的佛果。就是我們的念佛三昧要能夠持守,功夫成片開始。所謂功夫成片就是心裡的佛號已經打成一片,佛號不丟失,任何時候、任何地方、任何境界現前,你都能夠抓住這句佛號,牢牢抓住不放鬆。慢慢地再提升,到事一心不亂、理一心不亂,在你身上就顯現出這種三昧的功德力。
念佛三昧是寶王三昧,寶王三昧裡頭含有「解脫三昧」,你解脫一切的煩惱;含有「普等三昧」,普遍周於一切;「清淨三昧」,在一切境界當中都非常清淨。無量無邊三昧的大總持就是念佛三昧,念佛三昧的功德力不可思議。真正得念佛三昧的初級功夫成片,你就能看到這個人非常自在,在生活當中沒煩沒惱,無牽無掛,沒有任何障礙,你會感到很歡喜。他自己一旦進入到念佛三昧,就不退失,勇猛向前,而且不僅自己成就,真的能影響無量無邊的眾生,都跟著一起成就。這樣很快,這一生就能夠蒙彌陀接引,回歸極樂世界。真正到極樂世界之後,我們就是一直成佛,不退轉。阿惟越致菩薩就是三不退的意思,位不退、行不退、念不退。即便我們慈悲心重,在極樂世界還沒成佛,蒙阿彌陀佛的允可,倒駕慈航,再回娑婆,在彌陀本願威神力的加持下,也決定不會退轉、不會退失,都是再來的菩薩,具有無量無邊的神通、福德和度眾生的善巧方便。
所以這一生最重要的,是一定要拿到往生極樂世界的把握,一定要見到彌陀本尊,跟彌陀回極樂世界老家,決定地這一生在極樂世界蓮花池裡種下自己那個蓮花。這蓮花代表著你的信心、願心是不退的,你信願一退失,蓮花上的蓮花就枯謝了,就不見了。我們只要發決定堅定心,要往生,要去極樂世界作佛,極樂世界的七寶蓮池裡必定會長出一朵蓮花,有我們的名字。往生的時候,阿彌陀佛就拿著這朵蓮花,來接我們回極樂世界。極樂世界的七寶講堂,也馬上會有一個座位,也寫著我的名字。到了極樂世界,我們也是在指定的座位上,天天聽經聞法,而分身可以遍供十方法界諸佛,不可思議。這是我們應該天天心心念念嚮往的境界。而對這個世界所有的事情,都要看得破、放得下。
所以這是五種需要,在修持佛法的時候必須要做的事情。只要大家認真地依教奉行,在修行路上都會不斷地提升,會非常殊勝。阿彌陀佛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