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雪公(1).jpg

百亂不移志●如實

 

修指正助雙修,不照修不能去;少修功不成就,多修是常不斷。(雪廬老人)

 

學淨土法門多年,念佛亦多年,目標是此業報身結束後,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但生活在娑婆塵世中,有很忙者,有稍不忙者,有安閒者等等,如何在不同狀況下,每人都能著力念佛,念得不疲不厭,念出味道,乃至念出往生信心呢?

 

在一個白露的夜晚,幾位朋友相聚,提出這樣的疑問。

 

座中有人引了一則雪公的《佛學問答》,大家切磋了起來。

 

問:師云,散亂心念佛亦可往生,未悉其理為何?

 

這是一個有共鳴的問題。問出了吾人以散亂心念佛,恐怕不能往生的憂慮。卻看到雪公慈悲開示,散亂心念佛亦可往生,給了我們莫大的鼓舞,但道理何在呢?

 

答:散亂者,時間環境皆不允許入定也。不靜不定,難得一心,力量自小,何能道交?

 

倘能志切解脫,知善方便,百亂不能移其志,萬事不能忘洪名。

 

白樂天云:「饒教忙似箭,不離阿彌陀。」如此謂之熟,全在薰習工夫,打成一片。苦樂忙閑,皆是這個,生死也是這個,故能往生。

 

雪公回答,散亂者,在不靜不定的環境中,不容易得到一心,是不易感應道交。隨即又點出「志切解脫」四個字。若能夠有志向、有懇切的解脫心,善用方便,把握念佛,在任何紛擾的環境,萬事不忘洪名,不變念佛求生的志向,待佛號熟了,就可以往生。

 

志要切,解脫心要切,即使忙到不可開交,像箭般快速移動,心裡還是不離阿彌陀,這樣佛號就會熟。薰習久了,自可打成一片。吾人若只有早晚課念佛,其餘時間都在五欲六塵中薰習,沒有志求解脫,沒有給自己訂功課,立下一個念佛數目的目標,就會在散亂中、悠忽中,日復一日。

 

何以要訂功課計數?蕅益大師說:「記數之法,普被三根。上根不礙記,下根必須計。故總以數期之。」計數念佛,不是拿個念珠、計數器而已,要先訂功課,為了要把功課完成,拿念珠、計數器才有意義。有目標的,一天念佛千聲或萬聲,想盡辦法,找時間完成功課,因為「道非課程則罔」,督促自己每日要完成,對自己負責。有量才有質,一首名曲是經過千萬遍練習出來的,若達標都沒有,質何在?每天記數達標,篤行後就知道效果。

 

功課訂下去,晝可不食,夜可不眠,立了志就要做。平常若沒念佛,處在「失念」狀態,則與凡夫無異。提起佛號不是在口裡念念就算了,必須放下妄念,真心清淨的念頭與佛號結合,唯有一佛念,工夫才能成片。若平日念佛沒有念好,臨終要往生極樂,談何容易!

 

志向堅定,苦、樂、忙、閒都不離一句佛號,乃至生死關頭也是一句佛號,這樣就能往生。

 

這時有人憶起雪公對永明禪師四料簡的「萬修萬人去」,曾做開示:「修指正助雙修,不照修不能去;少修功不成就,多修是常不斷。」

 

修淨土,萬修萬人去,後世學人為何多不能去?須自問:有沒有修?如何修?修是指有正功夫、助功夫,而且要依照釋迦佛的教法修,不照修是不能去的。若是少修,偶爾念佛,功夫淺,也是不能成就。試看往生的人,都是平時勤念佛號,早晚課外,散課記數念佛,務必精進不懈。雪公九十多歲了,念珠始終不離手,就是常不斷的把握時間念佛,我們能不效行嗎?

 

念佛若沒有成就,落空的話,下場是什麼?朋友記得會性法師講經,解釋餓鬼道時,曾提到:「現在人的我執重,放不下,活到七、八十歲,死了還念念不忘家庭、眷屬等!做人的福報不夠,不能轉生人道;而罪業尚不致下地獄,畜生道亦然,生天更不可能,故多生鬼道。」

 

絲絲涼意的夜晚,想想若壽命終了,當了孤魂野鬼,在荒郊野外的墳場飄蕩,終日懷幽愁之苦,鬼命長遠難盡,令人不寒而慄!

  雪公九十多歲了,念珠始終不離手,不斷的把握時間念佛,我們能

雪公九十多歲了,念珠始終不離手,就是常不斷的把握時間念佛,我們能不效行嗎?

 

轉載自明倫月刊資訊網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如淨 的頭像
    如淨

    如淨的淨心園

    如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