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各位同學,大家好。我們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,也是關於修行的話題。今天分享的就是,在很多老修行的同學當中,隨著修行時間的增長,反而會出現很多修行的困擾,讓修行不是成為一種真正成長的力量,反而成為障礙。
為什麼這麼說?因為我們自己福德、智慧、因緣不足的緣故,很難親近在善知識身邊;累劫下來的智慧又不足,得遇善緣的機會又不多,所以對自身的很多問題看不清,看不透,甚至根本看不到。就隨著修行時間的增長,這些越來越多累積的小問題,在自己身上不斷增長而不自知,成為自己修行的障礙。所以隨著我們修行時間的深入,自己要真正跳出圈外,看清楚自己。
今天靜瑜跟大家分享的這六點忠告,是一位高僧跟大家提出的,靜瑜覺得很好,也拿出來跟大家分享。
第一點是說:雖對佛法有信心,但未斷名利之心,終有變回世間法的危險,故當謹慎。
就是說我們很多修行時間長的同學,對三寶、對佛法都有信心,但是信心不夠清淨、不夠深入,所以一旦面對境界的時候,往往自己就會出現很多困擾,尤其是名利之心,名利之心最難除。因為就像世間法一樣,學佛的人一定會跟學佛的人在一起,但是在今天這個社會,真正能夠把佛法深入內心,化為實際行動,轉變自己身口意三業的並不多。所以當學佛同學聚集到一起的時候,一些老修行就會出現一些名利之心。
譬如說靜瑜在我們義工同學當中就能看到,老義工,就是加入時間久的,不自覺地就會染上名利的習氣。因為所謂的義工,就是沒有拿工資,自己全身心投入到佛法的護持當中,做一些義工的工作、義務的工作。因為他做的時間久,似乎就在這個圈裡有了一定的地位,隨著地位不斷鞏固,名利之心也會出來,譬如說大家都會考慮一下老義工的面子。
我記得在四五年前,靜瑜跟一些廣州的同學見面,每每提到一位我們基金會老義工的時候,廣州的同學都噤若寒蟬,大家都不說話。我當時就覺得很奇怪,不知道有什麼事情,所以私下有一次我就忍不住,找到一位廣州的同學就問他,我說:「為什麼提到基金會的這位老義工,你們都感覺到很緊張,很害怕?」他們就說了一句話,讓我很震驚。他說:「老師,妳不知道,我們想親近師父、老師很不容易。只有去巴結這些老義工,不得罪他們,甚至給他們送禮。因為讓他們很舒服,我們見老師和師父的機會就比較多,他們就不會障礙。我們就會說很多恭維他們的話,『這些老義工護持基金會多優秀、多出色、多有福報』這類的話。」
這是二O一三年、二O一四年發生的事情,但這件事情給我的印象特別深,到今天我想起來都會心裡隱隱作痛。確實陷在名利坑裡的這老義工,後來也確實出狀況了。可見你即便做了七年、八年的義工工作,你並沒有真正行持菩薩道,反而跟做世間法沒有區別,換湯不換藥,披著學佛的外衣,實際上還是貪瞋癡慢,給自己增長名聞利養。
我記得早年在二O一二年,最初基金會成立的前身是「香港護持息災委員會」,靜瑜就提出六點原則。其中一點就是靜瑜要求所有的義工,哪怕一串佛珠、一塊餅乾,都不可以收。因為太多的狀況,看到義工倒在這些小恩小惠上面。
我記得二O一二年自己從大連帶過來的義工,出事就是出在這上面。跟世間這些被雙規的高官沒有什麼區別,都是從一張優惠卡,幾百元;到送一個紅包,幾千塊;到給一份大禮,幾萬;到最後百萬、千萬,最後就墮落了。所以我就要求他不可以收,但是他背著我收了很多;最後乃至於把海外寄給我跟師父的東西,都據為己有,所以最後出現很大的狀況。
所以大家不可以小看所謂的名和利。名就是好面子,好人家恭維自己,好樂地位,好權勢,一定是要掌控;利就是看得見的物質的供養,和看不見的一些所謂手中的權利,這些都要放下,自己要常常檢點。
我們來看第二點:雖依止靜處修行,但不具備出離心,終有散亂的危險,故當謹慎。關於出離心的重要,靜瑜前一段有跟大家分享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因為我們修學佛法,如果沒有體驗到法喜的話,肯定是有問題。佛法不是做表面功夫,要靠真實的見地。真實的見地來源於真實的修行。你確確實實見地真,修的才能真,果報才能真,你就確實能夠真解脫,不僅解脫一切煩惱,也解脫六道輪迴。
怎麼能夠體驗法喜?對於我們初學的同學來講,出離心修得一定要到位,出離世間一切的境界。如果沒有這種出離心的話,我們整個修學路上,就像蒸沙煮飯一樣。你把一捧沙放到鍋裡,你煮的時間再久,放的調味料再美好,永遠煮不出飯來。
這個出離心就是指,我們第一步要做到跟世間人不一樣。世間人愛財,我們不愛財;世間人好名,我們不好名;世間人好吃,好穿,好享樂,好玩,好旅遊,這些我們都不好。我們只有一樣好的,唯一的想出離六道輪迴,想求法,求法若渴,求善知識若渴,求善友若渴。
在修法的這條路上,一門心思都是回歸到自己的內心,仔細檢點我們的心有沒有跟世俗脫離。還有一點沒脫離的,跟世間人一樣的,這就是沒有出離。首先要出離物質上的東西,先出離物,再出離世間的事,最後做一個完全不同於世間的這樣一個人。
可能人家會覺得你很怪,怎麼不吃肉,改吃素了?怎麼一天到晚不逛街,改在家裡頭念經、聽佛法了?但是一定要先從這樣一個怪人做起,自己要咬緊牙關走下去。
如果有智慧,有善巧方便,能讓人家覺得你不那麼怪,和光同塵,當然很好。但是如果做不到,還不如索性按照自己的路先堅持走下去,不能媚於世俗,不能流於常態。如果我們學佛跟不學佛一個樣子的話,那就絲毫沒有出離。我們只是拿佛法當消遣,沒有真正改變自己的生活,改變自己整個的心靈,所以當然就體驗不到學佛的法喜。
對於中等階段的同學來講,就要從出離心提升到菩提心。菩提心就是不僅自己要成佛,也要度廣大一切眾生成佛。這種心要天天發,每一時、每一刻都要提醒自己。
像靜瑜現在是持八關齋戒,每天有兩餐飯,兩餐飯的時候,餐前都要念供養偈。靜瑜的供養偈不單純是十聲佛號,就是按照我們學戒時候的供養偈來念;供養偈念完之後,靜瑜一定會念我們受菩薩戒的時候發菩提心的那四段願文:「願修一切善,無一善不修;願斷一切惡,無一惡不斷;願度一切眾生,無一眾生不度;願一切眾生皆得成佛。」每天至少有兩次提醒自己,再加上早晚課就是四次。早晚課最後靜瑜在迴向圓滿之後,會念四句偈子:「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」每天都念,這種念誦就是一種薰習,在我們心裡就種下了種子。通過不斷的薰習、薰修,一定會改變我們的身口行為,從內到外讓我們發生變化,這是很重要的。
對於高級階段的同學來講,就要不僅修菩提心,還要提升到修空性見、修清淨的智慧,要有這種觀修。因為如果沒有空性的智慧,我們的菩提心往往不能夠持久,遇到眾生難度、事情難做、境界很坎坷、有大的逆緣上來的時候,自己就會退轉。但是當你有空性智慧之後,了達一切法如夢如幻,了達生佛一體、無二無別,了達妙有空觀,你在這裡就能夠非常自在地去做夢中佛事,這是我們需要了解的。
菩提心如果不具備,我們的修行就像這裡講的,一定會散亂、放逸,沒有那種緊迫感。雖然學佛的時間久,越學越危險,最後墮入到佛油子的境界,這是很可怕的。跟做米飯一樣,就做成夾生飯了,再很難回頭。所以你看真正學佛,年輕人好度,四五十歲、五六十歲,年紀越大的越難去改變習氣。因為已經就像油滲到麵裡面一樣,很難給它剝離出來,你跟他講也講不進去,他也聽不進去。對世俗不好樂,我們主要就是依據是不是能首先離開世間八法,這之前靜瑜都有講過,這是最基礎的,這裡就不再重複了。
第三點:雖生起了道驗之相,但未斷驕慢之心,終有魔障的危險,故當謹慎。
所謂「道驗之相」,就是隨著我們修行的精進,自己心裡能夠體驗到在道法上有一些真實的見地。也就是說菩薩的修行,隨著菩薩事業的深入、廣大,菩薩聽聞佛法的精進和修持,有了一些相應。但是由於沒有斷傲慢之心,所以一定會招我慢魔。我慢魔的障礙非常大,所以在《華嚴經》菩薩三重障裡面,第一個就是慢障。
菩薩最容易生起「我慢」,根本原因是菩薩沒有放下「四相」,就是《金剛經》裡面所說的,要離相求菩提,離相修菩薩道。要離我相,離人相,離眾生相,離壽者相。我、人、眾生、壽者四相,自己要完全放下。在修行當中,沒有我,沒有人,沒有眾生,壽者是指時間,沒有時間的概念。你沒有人、我,就沒有高下之分,沒有尊卑之分。
很多大菩薩,隨著自己在菩薩道上的精進,看普通凡夫常常就會用有色眼光看:我是菩薩,那是凡夫;我修得多好,凡夫多差;我在吃素,家人在吃肉,要墮落。你自己心裡哪怕有一絲一毫這種微細的念頭,都是驕慢之症狀,都會演變成很大的障礙。所以越是大菩薩,越應該謙卑、謙遜,視一切眾生平等如一,決定沒有一絲一毫的傲慢。不是說見到師父、見到出家眾謙卑,見到一切眾生,尤其是那些不如自己的,更要謙卑。
靜瑜記得看《特蕾莎修女傳》的時候,最感動的一段開示,就是特蕾莎修女帶著修女給麻風病人,包括很多乞丐、老人進行服務的時候,從來沒有那種感覺說「我是在布施」;不是說居高臨下地「我給你提供幫助,我在怎麼樣給你做事情」,不是這樣的。她們帶的心情是很卑微的,像侍奉上帝一樣地很小心、很謙卑的,感恩這些麻風病人,感恩這些窮苦的人,給她們一個服務的機會,讓她們的心靈能夠得到提升。所以《特蕾莎修女傳》靜瑜看了很多遍,每一次都是熱淚盈眶。很多版本,記得我以前看過三個版本的,都非常讓我感動。
可是在我們學佛人的圈中,我很難看到這種狀況。往往越是做的事情多,自己這種所謂的菩薩狀、菩薩形態越突出,好像自己修了多大功德似的。要想想梁武帝的案例,想想梁武帝和達摩祖師的對話,絲毫功德沒有。因為只要有一絲一毫的驕慢,你所修的只不過是微小的一點福德而已,哪來的功德?所以菩薩最怕的是傲慢。
你怎麼檢驗自己有沒有傲慢?你去看看,你能不能看到別人有傲慢。你看到別人有傲慢,你自己心裡一定有傲慢。從看別人的看法上來反觀自己,就能查找到自己的問題,這是最好的修法。因為自己看自己,看的都是好處;看別人,看出一大堆過錯。你看別人的一大堆過錯,那就是自己的問題。每一個人都是你的一面鏡子,當你照鏡子的時候,你就知道自己臉上哪塊髒,衣服哪塊有污點,你就一清二楚了。
第四點:雖積聚了眾人,但不具備悲心,終有業際顛倒的危險,故當謹慎。所謂悲心是指利益眾生的心,如果我們的慈悲心缺少,雖然在大眾當中修行,但是自己終然免不了六道輪迴,不能夠得到解脫。往生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一句話,是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菩提心的根本就是大悲心,有利益一切眾生的心,才有那種讓心來柔軟、讓心來開放、讓心能徹底充滿愛和感恩的這種感覺。如果你有的只是跟眾生的對立、不屑、嘲諷,那何談慈悲?
我們在修行的路上,自己不要說利益一切眾生,看看對身邊的家人,對身邊的同學、善友,同一師門的同學,能不能做到慈悲?能不能忍讓?能不能多為對方考慮一下?而不是一味地在這裡爭權奪勢、嘩眾取寵。學佛不要學成一個小丑,真正要學成一個菩薩。菩薩相一定是由心生,能夠展現在你的臉上,展現在由裡到外你的整個磁場上。你真正具有這種心,哪怕是一句話,都能攝受無量無邊的人,因為心的力量是無比廣大的;如果你不具備這樣的心,你再怎麼修,再怎麼樣去做事,都沒有這種攝受力。
所以我們常常能感受到,我們很喜歡在善知識身邊,常常為善知識所感動,哪怕他罵我打我都心甘情願,因為這種心不一樣。真正的善知識,就像密勒日巴的師父瑪爾巴上師對密勒日巴一樣,把他踢下樓梯,對他呵斥、打罵,密勒日巴都那麼堅定地跟隨,不是因為密勒日巴的心多堅定,而是因為瑪爾巴上師有這種廣大的慈悲心和攝受力,才能夠攝受一切弟子。這是我們應該看到的一點。我們自己也要在這條路上,不斷地去提升,從一點一滴做起,每一天都反省自己:我是不是有這種大悲心。
第五點說:雖有極高的見地,但未斷貪執,終有成為佛油子的危險,故當謹慎。貪執是很微細的,所有放不下的人,放不下的事,放不下的物,乃至放不下的法,都會是貪心的根源。我們的貪心就像長在身上微細的汗毛一樣,不是說一個很粗重的刺,很粗重的刺你很容易覺察,但是隨著修行的深入,你會發現這種貪執越來越微細,很難發現,很難斷。這就需要有極高的見地,這種見地需要你的心越來越清淨,有越來越廣大的智慧,能夠以空性的智慧,照見自己身口意三業所現的貪執,照見自己的六根面對六塵境界所現出的貪執。
如果你不能夠照見的話,真的會學成佛油子,自己油嘴滑舌,經上怎麼講,師父怎麼說,自己就順口也會說出來,但是沒有體現在自己真實的修行當中。習氣不改,貪心不斷,一定會墮入六道輪迴而不自知,所以我們要常常把這個貪心的問題放到重要的首位,通過身邊善友的提醒,通過佛力的加持,通過師長的教導,發現自己的問題。
一個修行人真正能發現自己的問題,無論是自體; font-size: 15pt;">
第五點說:雖有極高的見地,但未斷貪執,終有成為佛油子的危險,故當謹慎。貪執是很微細的,所有放不下的人,放不下的事,放不下的物,乃至放不下的法,都會是貪心的根源。我們的貪心就像長在身上微細的汗毛一樣,不是說一個很粗重的刺,很粗重的刺你很容易覺察,但是隨著修行的深入,你會發現這種貪執越來越微細,很難發現,很難斷。這就需要有極高的見地,這種見地需要你的心越來越清淨,有越來越廣大的智慧,能夠以空性的智慧,照見自己身口意三業所現的貪執,照見自己的六根面對六塵境界所現出的貪執。
如果你不能夠照見的話,真的會學成佛油子,自己油嘴滑舌,經上怎麼講,師父怎麼說,自己就順口也會說出來,但是沒有體現在自己真實的修行當中。習氣不改,貪心不斷,一定會墮入六道輪迴而不自知,所以我們要常常把這個貪心的問題放到重要的首位,通過身邊善友的提醒,通過佛力的加持,通過師長的教導,發現自己的問題。
一個修行人真正能發現自己的問題,無論是自己發現,還是別人指出來,無論是以一種多麼嚴重的方式,哪怕你接受不了,這都是自己的大福報。你的福報大,你才能有人給你指出問題,你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;一個沒福報的人是看不到自己問題的,修行一定會走下坡路。大福報的人,他能不斷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裡,不斷糾正,才能不斷提升,這很重要。
第六點是說:雖勤做利眾之事,但被私欲所縛,終有成為騙子的危險,故當謹慎。這一點也非常重要,我也是想舉我們義工同學當中的事。因為做義工辦很多法會,跟著師父去很多道場,大陸的、台灣的,因而建立了自己一個很廣大的人情關係網,通過這種人情關係網,可以給我女兒治病,免費治病。本來認識的醫生是給僧團治病的,我借機給我的孩子也治一下病;本來這個渠道是給僧團,或者是為法會購買的渠道,我可以藉為自己來用,給自己來買,可以便宜打折;本來這個人是通過師父、僧團認識的,但是我可以私下變成自己用的關係,這些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。
因為你做利眾的事情,一定會認識到很多這樣的人,接觸到很廣大的關係網。在今天世間法認為,關係網就是真正的一個便宜的網,可以佔便宜,但是對修行人來講,這是一個魔網,佔小便宜吃大虧。殊不知你的手機裡、微信裡,存了幾百個乃至於上千個這樣的所謂關係網,一定有一天你就把自己騙了己發現,還是別人指出來,無論是以一種多麼嚴重的方式,哪怕你接受不了,這都是自己的大福報。你的福報大,你才能有人給你指出問題,你才能發現自己的問題;一個沒福報的人是看不到自己問題的,修行一定會走下坡路。大福報的人,他能不斷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哪裡,不斷糾正,才能不斷提升,這很重要。
第六點是說:雖勤做利眾之事,但被私欲所縛,終有成為騙子的危險,故當謹慎。這一點也非常重要,我也是想舉我們義工同學當中的事。因為做義工辦很多法會,跟著師父去很多道場,大陸的、台灣的,因而建立了自己一個很廣大的人情關係網,通過這種人情關係網,可以給我女兒治病,免費治病。本來認識的醫生是給僧團治病的,我借機給我的孩子也治一下病;本來這個渠道是給僧團,或者是為法會購買的渠道,我可以藉為自己來用,給自己來買,可以便宜打折;本來這個人是通過師父、僧團認識的,但是我可以私下變成自己用的關係,這些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。
因為你做利眾的事情,一定會認識到很多這樣的人,接觸到很廣大的關係網。在今天世間法認為,關係網就是真正的一個便宜的網,可以佔便宜,但是對修行人來講,這是一個魔網,佔小便宜吃大虧。殊不知你的手機裡、微信裡,存了幾百個乃至於上千個這樣的所謂關係網,一定有一天你就把自己騙了,你學佛不是為了修道,學佛是為了讓你生活更愜意、更舒服、更自在、更方便、更快捷。當你把自己騙了,你就是把這一生真正地給毀掉了,因為靜瑜在這個圈子裡看到太多了。
我在六月法會的時候,因為票緊張,雖然恰好父母也來香港,沒有想著請他們來法會,腦子裡想不到這些事情。每一個票都有很多人爭著搶著進,因為當時如心酒店只能入住一千五百位,但是我們當時的申請超過五倍都不止,幾千個信眾要求入場,所以只能選來選去,選合適的同學,最後還要靠抽籤。所以父母當時第一次提出來說,要去參加頭天法會的時候,我就比較頭疼,因為沒有座位了,後來我就把我自己的座位省出來,我就去做義工,當站位,我跟父母說:「你們直接進去就行了。」就忘了沒有人認識我父母,結果第一天父母一進場就被義工攔住,結果父母很尷尬,尤其父親很生氣,說是我父母,人家也不承認,最後打電話找到靜瑜,靜瑜才趕緊想起來,到現場給拿的貴賓牌,給親自領到座位上。
靜瑜提到這一點,不是說想自己讚歎自己,只是說當事情很忙很多的時候,第一個先不要想自己的家人、自己很多個人的事情,先把大眾的利益放第一位,這是做義工的一個基本原則。我們的一些老義工走到最後,靜瑜看著真的是流眼淚,很心痛,把佛法學成世間法了,把佛菩薩的教誨全變成自己玩樂,你學佛不是為了修道,學佛是為了讓你生活更愜意、更舒服、更自在、更方便、更快捷。當你把自己騙了,你就是把這一生真正地給毀掉了,因為靜瑜在這個圈子裡看到太多了。
我在六月法會的時候,因為票緊張,雖然恰好父母也來香港,沒有想著請他們來法會,腦子裡想不到這些事情。每一個票都有很多人爭著搶著進,因為當時如心酒店只能入住一千五百位,但是我們當時的申請超過五倍都不止,幾千個信眾要求入場,所以只能選來選去,選合適的同學,最後還要靠抽籤。所以父母當時第一次提出來說,要去參加頭天法會的時候,我就比較頭疼,因為沒有座位了,後來我就把我自己的座位省出來,我就去做義工,當站位,我跟父母說:「你們直接進去就行了。」就忘了沒有人認識我父母,結果第一天父母一進場就被義工攔住,結果父母很尷尬,尤其父親很生氣,說是我父母,人家也不承認,最後打電話找到靜瑜,靜瑜才趕緊想起來,到現場給拿的貴賓牌,給親自領到座位上。
靜瑜提到這一點,不是說想自己讚歎自己,只是說當事情很忙很多的時候,第一個先不要想自己的家人、自己很多個人的事情,先把大眾的利益放第一位,這是做義工的一個基本原則。我們的一些老義工走到最後,靜瑜看著真的是流眼淚,很心痛,把佛法學成世間法了,把佛菩薩的教誨全變成自己玩樂的一個理由,還口口聲聲說是跟師父修的。靜瑜真的是覺得不應該這樣子,我們學佛不是為了讓自己快樂,學佛是為了度脫一切眾生成佛,是為了讓自己這一生能夠證悟,真正能夠證悟解脫,才不愧為是一個佛弟子。不要說自己是一個佛教徒,真正能把佛教當成真實的教誨,落實到生活當中嗎?好好檢點一下自己,不要把自己給騙了。
這六點,靜瑜覺得非常重要,這幾天自己反覆地學,自己也在心裡回味,拿出來跟大家分享,希望能夠對大家的修行有所助益。
感恩大家,阿彌陀佛。
這六點,靜瑜覺得非常重要,這幾天自己反覆地學,自己也在心裡回味,拿出來跟大家分享,希望能夠對大家的修行有所助益。
感恩大家,阿彌陀佛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