尊敬的各位同學,大家好。

我們今天一起來分享「菩薩的十種忍」。前段時間靜瑜有跟大家分享「志願無倦,忍力成就」,這八個字是出自於《無量壽經》的「積功累德品」。其中「忍力成就」我們沒有展開來講,所以靜瑜想展開跟大家來分享一下,徹底給它講透。

 

「忍」對菩薩的修行非常重要。在菩薩六波羅蜜裡,最重要的就是布施和忍辱。布施是放得下,忍辱是看得破。你真正能夠把布施和忍辱這兩項做圓滿,其實菩薩六度一定很圓滿。你能忍得過,你就能夠放得下,就肯捨,就肯布施;你不能忍得過,你就不肯布施。所以一切法得成於忍,小忍小成就,大忍大成就,不忍不成就。

 

所謂「忍辱波羅蜜」,「波羅蜜」是什麼?就是不著相。你真正做到忍辱成就了,就是你對一切境界沒有著相,你不認為自己在忍這個人,在忍這件事,沒有這種感覺。所以在經典裡面有講:「忍之為德,持戒苦行所不及。能行忍者,可名為有力大人。忍辱正治瞋恚,通斷三毒。」就是忍辱的功德,非持戒和苦行所能夠比得上的,真的是這樣。

 

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,也是因為在做忍辱仙人的時候,歌利王對忍辱仙人進行割裂,很殘暴,這一段在《金剛經》裡面有提及。但是世尊能忍,而且是不著相的忍,所以也就提前於彌勒佛,提前成佛。本來第四尊成佛的是彌勒菩薩,但是世尊釋迦牟尼佛因為能夠行這種大忍辱,所以就提前成就。

 

真正能夠行忍辱,就是非常有力的大忍,這個有力是指有智慧、有德行。忍辱正對我們的瞋恚習氣,同时對貪瞋癡三毒,都能夠幫助我們斷除,非常重要。所以我們在修行當中,確實要明白,忍能夠守護我們的功德,譬如說讓我們持戒的功德不被毀壞。忍就像我們在行菩薩道的一個鎧甲,一切魔障都不能夠把我們摧倒;忍辱也像一副良藥,能夠幫助我們斷除自身的很多煩惱。

 

在修行當中,自己怎麼樣才能夠真正地行忍辱?第一個,一定要有智慧。智慧在「積功累德品」的後面也提到,就是「觀法如化,三昧常寂」。尤其是對這個「觀」字,要特別能夠有深刻的理解和體驗,你不斷地聽經明理,又不斷地在人事當中去歷鍊,把「觀」字給它徹底地觀透、觀明白。「觀」又叫「觀智」,就是以智慧來觀照。

 

「是法離諸情計,故名為觀」,就是離開所有的你所思惟的感情和計較,不要用分別心,不要用執著心,不要起心動念。就像我們常講「旁觀者清,當局者迷」,當局者自己被牽扯到種種的事情當中,所以他會迷惑顛倒;我們在旁邊的人沒有涉及到自身,就會比較能放得下,有智慧,用清淨心去處理。

 

所以為什麼要「觀法如化」?「法」就是指人、我二法。觀自己怎麼觀?觀法怎麼觀?永遠記住《金剛經》裡所說的那句話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。觀我,在四念處裡,頭三句是講觀我的,「觀身不淨,觀受是苦,觀心無常」。「觀身不淨」,這虛幻的四大假合的身,從頭到尾都是不淨的,只是一個臭皮囊,我們借這個假身來修真我,修真心,借假修真而已。所以首先放下對身見的執著,常常提起「觀身不淨」。所謂「觀受是苦」,受有樂受、有苦受,無論苦樂都是苦,都是究竟苦,你沒有離開六道輪迴,都是究竟苦。哪怕是在天道,也是苦的,因為他有墮落的時候。

 

「觀心無常」,想想我們這個生滅心、妄心念念都是不停息的,念念都是沒有止息的,是生滅法,前念滅,後念生了。你自己仔細地思惟,靜靜地想一想:上一秒的陳靜瑜還是下一秒的陳靜瑜嗎?彌勒菩薩說,一秒有三十二億百千念,我們就過去了,這一秒裡有三十二億百千個念頭就過去了。量子力學家說,所有的物質最後到究竟處就沒有,是念頭組成的;而念頭又是空的,根本就沒有辦法去留住。所以你真正明白這個道理之後,你一切都放下,不再執著。你也不會再糾結自己的罪業,不會再糾結自己所謂的功德、福德,都不再糾結。

 

最後四念處有一句話,叫「觀法無我」,這是放下法執,放下我所,我和我所都放下。如果我們不會放,就提起一句阿彌陀佛佛號,無疑無慮。當你起身見,起邊見,起對立,起分別,起執著的時候,你就用這一句佛號去對治。這句佛號完完全全地把自己交到阿彌陀佛的大願海裡,是憑他力,不是憑自力。彌陀的威神功德力不可思議,要深信阿彌陀佛,相信只要把自己仰靠到阿彌陀佛身上,全心全力地去念這句佛號,一定可以往生。我以真信切願修持淨土法門,必得阿彌陀佛佛力不可思議的加持,根本不用擔心往生不了。你就建立這種堅定的信心,安住在這種信心裡去修持,沒有疑慮,不斷地、反覆地去串習這種信念,最後你會在大歡喜心裡去念佛,那就沒有什麼不能忍的。

 

所以「觀」字的提起,對我們菩薩修忍辱很重要。否則,你學是學了,忍不下去。忍得了第一種,忍不了第二種;忍得了這個人,忍不了那個人;忍得了這個事,忍不了那個事;忍得下這個環境,忍不了另外一個環境。但是當你真正發現這些境界全是假的,沒有真的,你在這裡就非常自在。什麼人都可以,什麼境界都好,確實是人人是好人,事事是好事。但是又不離開這些境界,去認認真真地行菩薩道,理事無礙,事事無礙。同時提起警覺心,我們往往在修行的時候,如果不能夠提起警覺心,墮入到空見當中,又會被魔所攝持。

 

所以第一個,決定不能捨棄自己的善知識,自己所依止的阿闍梨,就是你一直跟隨的、教導的師父。如果離開的話,你一定會隨順身邊的惡友。惡友是什麼樣的人?就是喜歡談論世間的事情。你聽著聽著,就背離了自己的初發心。真正的善知識、善友,時時刻刻提醒你要修行,要出離;要對眾生生起慈悲心;要修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;要放下貪瞋癡慢;要念念念阿彌陀佛,這是真正的善知識和善友。

 

第二個,決定不能捨棄菩提,進入輪迴道。因為你放下菩提心,念佛也出不了六道輪迴。所謂「發菩提心,一向專念」。什麼是菩提心?我真信切願,求生極樂世界作佛去。作佛是為了廣度一切眾生成佛,只有到極樂世界,我的四弘誓願才能圓滿成就。

 

「眾生無邊誓願度」,我沒有辦法、沒有能力、沒有德行現在做到,身邊的人都度化不了,你怎麼可能去度無邊的眾生?所以先到極樂世界,到了極樂世界,我在那裡就不退轉。阿惟越致菩薩三不退,位不退,不退小乘;行不退,不退菩薩道;念不退,念念流入薩婆若海,決定在極樂世界你就成佛。進入到極樂世界,所有的環境都是幫助你成佛的,決定沒有惡友,決定沒有惡環境,是最快速成佛的這樣一個淨土。

 

所以所有十方諸佛菩薩讚歎,所有大菩薩,你看普賢、文殊,都發願去極樂世界。所以我們不能捨離菩提心,你忘失菩提心,必定墮入魔道,自己還不知道。所以這個心天天都不能忘,天天要想著:我是不是今天真的想極樂世界、想念佛,放下這個娑婆世界,通身地放下。

 

第三個是決定不能捨棄自利,表面行利他。這句話怎麼解釋?就是很多初發心的修行人,都是放棄對自己真正修行利益之事,表面上妄談利益他人,因為自己根本就沒有得利益,所以沒有辦法去真正地幫助別人。修行要有次第,利他的前提,一定要自己得利益。你聽經聞法得利益了,你才能幫助別人;你信願持名,念佛得利益了,你才能幫助別人。「修德有功,性德方顯」,要真修、真幹。

 

在學佛這條路上,不得有一絲一毫的虛假,你以虛偽諂曲之心,永遠入不了道。所有的修行,貴在一個「真」,貴在一個「誠」。真誠沒有別的,不要自欺,不要欺人,也不要欺世盜名。因為你時間久了,自己就把自己給騙了,自以為自己修得很好,自以為自己天天在真懺悔、真改過,實際上絲毫沒有改,明眼人看出來,到最後也就不說了,隨你去。

 

對於特別固執、執著、堅固的這種人,不是佛菩薩捨離他,沒有的,都是自己把自己放棄,執著在自己的知見裡,執著在自己的妄念當中,不肯真修真幹,所以這是很可惜的。因為我們這一世得人身,聞佛法,得遇善知識,遇到這麼殊勝的淨土法門,《無量壽經》會集本千載難逢出現,《大經科註》,黃念老傾盡生命去註解,還有老法師、還有師父,也是嘔心瀝血地去講解。我們怎麼樣?不真修、不真幹。佛菩薩都會流淚,眾生業障太重,沒有辦法,只能是這一世種點善根,在未來無量劫當中,再去不斷地積累善根。善根不夠,善不夠,沒有根;福不夠,沒有德;因緣也不深,所以往生不了極樂世界,這是很可惜的。

 

還有捨棄正法,追求世間的八法。八法,靜瑜之前也講過,所謂「得、失」、「稱、譏」、「毀、譽」、「苦、樂」,這八樣都要放下。讚歎也好,毀謗也好;苦也好,樂也好;得也好,失也好,無論任何一種情況下,都如如不動。儒家都講「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」,對一個修行人來講,真正的禪定就是外不著相、內不動心。都是一樣的,因為都是世間人妄想心裡發出來的所謂的讚歎和嘲諷,沒必要放在心上。而你把真正的正法捨棄了,什麼是正法?我天天要拿出時間來聽經聞法,讀經念佛,這是正事。我去理會那些無用的詞幹嘛?沒有意義的。你罵我,很好,無所謂;你讚歎我,我也不必放在心裡,因為我沒那麼好。

 

靜瑜在這麼多年的修行當中,也是遇到特別多的考驗。特別感激的是暢公老人家很多年前,跟靜瑜和定弘師父說了一句話,說:你們倆就記住,對於所有這些,就三個字「無所謂」,不必去放在心上,是罵你、誹謗你、嘲笑你、毀辱你,好事,消業障,但是不必放在心上,該怎麼做怎麼做。

 

第五點,捨棄靜處,步入憒鬧境。你捨棄安靜的修學環境,不喜歡在寂靜當中把自己的身心定下來,認真努力地提升、修行自己,而追求世間憒鬧的境界,這是著魔的現象。自己不知道,對身邊善友的建議、勸諫,不予理會,這是福太薄、業太重。而我們在真正靜下來之後,要想著提升,不能在這裡浪費時間。給你一個很好的安靜的修學環境,本來你有福報待三年,好好提升,自己沒有真修真幹,可能一年半、兩年就不得不遷單。護法神在看著,所有的眾生在看著,不真修、不真幹,福報就削盡了。

 

所以自己要明白,要能夠真做,真正地依教奉行。我大毛病改不了,改一個小的;一天改不了,一個月能不能改,三個月能不能改,五個月能不能改?一年、二年、三年都不改,隨著時間增加年紀越來越大,就越來越難改。我們都讀過《地藏菩薩本願經》,那裡就說業障重,怎麼重?舊業還沒消,新業又添上去了。跟人身上背著一袋很沉重的包袱,舊的還沒放下,新的又給你放上去一百斤,越走越沉,越走越辛苦。誰不讓你放?沒有人勸阻你,是自己不肯放,自己拽著自己的這些罪業,死死摟住,我就一定要堅持這樣,那就真的是無可奈何。

 

最後一點,「捨棄無二,跟隨相詞句」。什麼是「無二」?就是不二法門。真正我們進入般若智慧的境界,所謂一真法界沒有二,就是沒有對立。我們世間人有對立,有善就有惡,有好就有壞,有美就有醜,有香的就有臭的。但是對於菩薩來講,在菩薩的眼中,這些都是假的,在一個假的幻境當中,都是一樣的。世間人修善生三善道,沒離開六道輪迴;做惡墮落三惡道,也沒離開六道輪迴,是一樣的。對於我們修學淨土法門來講,就要學海賢老和尚,只有一個是真的,就是阿彌陀佛,「好好念佛,成佛是大事,其他啥都是假的」,就記住這一句。

 

但是記住這一句,不是說不肯改過,不是說不修淨業三福,不是說不修六和敬,不是的。我真念佛,我一定扎根;我真念佛,我一定跟別人和;我真念佛,我一定願意歡喜持三皈五戒,願意修戒定慧,願意行普賢十大願,這是真念佛。否則,也是假的。捨棄這種般若智慧,而跟隨世間的這些表相的詞句、詩歌,這都是著魔的現象,被魔王波旬挾持自己的身心,步入歧途,而沒有辦法真正地出離生死。

 

這些是我們在講「菩薩十種忍」之前,一定要了解的。因為你不了解,我們講十法也無益。這十法是《寶雲經》裡,這也是佛講的一部經典,說菩薩所修的忍一共有十種,這十種我們之前介紹過,今天我們先說第一個,第一個就是「內忍」。

 

【云何名菩薩內忍。菩薩飢渴寒熱。憂悲疼痛。身心楚切。能自忍受不為苦惱。是名內忍。】

 

這是講我們在修菩薩行的時候,首先能忍住身體帶給我們的各種考驗。你在為利益眾生做事情的時候,身體會有很多業障現前,自己沒有做好事的時候,身體挺好;一要發心為眾生開始做事,各種毛病都出現了,感冒、發燒、這裡疼、那裡疼,可能跪在地上受個三皈五戒腿就骨折了,靜瑜都遇見過這樣的境況,有一些同學。還有些同學沒發心之前身體很好,一發心反而身體出很多狀況。這是什麼?這就跟我們在清潔一樣,你沒有清潔房間以前,沒發現有那麼多灰;當你真正開始大掃除,所有的櫃子挪開,所有的東西一挪開,發現有很多灰。

 

修行就是這樣,不是說沒有這些病痛,有的,只是它沒現前,但是它在臨終的時候,你命終的時候一定會現前,有很多都是重罪輕報。我們在修行的時候要能夠忍受,譬如說自己拜佛,拜佛的時候,身體很重、很沉、很不舒服,要能忍。當你拜著拜著,堅持每天三百、五百,堅持一段時間,會發現身體越來越輕,拜佛越來越自在,你就忍過去了。當你有病痛的時候,你第一個念頭不是想著去醫院找大夫,而是想著怎麼樣去念佛,用佛號來提起對病魔的這種考驗,這就是正念;否則,就是失念了。更可怕的是有的人不僅失念,還在抱怨,還不如不做義工,這就麻煩了,這就完全是邪念。所以提起正念非常重要。

 

靜瑜在這些年做義工當中,身體有很多考驗,在很多次匯報當中都跟大家分享過。包括這次靜修開始,身體不是很好,我的左腰間有一個很大的腫塊,所以經行一久,超過一個小時,整個左腿酸麻、不通,以前也沒有理會。在剛開始靜修的時候,同學提出幫我按摩,但耽誤時間,耽誤自己念佛的時間,包括泡腳這些,靜瑜都取消了。就是念,不必理會它,走不動也要走;酸也要念;痛也要念。念到三個月的時候很神奇,這包就沒了,自己就沒有了。去年自己摸胃部,也是有一塊腫塊,很不舒服,也沒去理會,因為沒有時間,結果也是在這次念佛當中,也都沒有了。

 

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,你不必去理會它就好,身體就是假的,不是真的。你把它當真,你越在意它,你越被它控制。你不去在意它,你就是跟阿彌陀佛一心一意地這樣去念佛,這樣認認真真地去提升自己,身心世界統統放下,身要放下,心也要放下,把所有的妄念都歸到這句佛號上,不要被妄念拽走。念佛的時候老老實實地念,認認真真地聽這句佛號,念得清楚,聽得清楚。靜瑜主要是默念,聽自己心內的佛號,因為如果出聲念,十萬佛號就很傷氣,偶爾出聲,大部分是默念。所以這很重要。

 

第二個是叫「外忍」。【云何名菩薩外忍。菩薩從他聞惡言罵詈。毀辱誹謗。或毀辱父母兄弟姊妹眷屬。和尚阿闍梨師徒同學。或聞毀佛法僧。有如是種種毀訾。菩薩忍辱不生瞋恚。是名外忍。】這一點也不容易,我們首先要放下外面的人對自己的誹謗,要能放下。無論是怎樣的惡言、罵詈,自己都不必往心裡去,要作消業障想。

 

在二〇一五年,靜瑜在香港發起海賢佛七那場法會,千人念佛。法會圓滿之後,有一位義工就給靜瑜打電話,罵得很凶,其實靜瑜不知道是什麼原因,靜瑜把他當成菩薩。本來是另外一個義工接的電話,後來靜瑜就把電話接過來,我說:「你就罵吧,你覺得怎麼舒服你就怎麼說,沒關係。」他就在電話裡說,要燒我的書、光碟。我說:「都可以。」都是假的,沒必要當真。我就不說話聽他罵,我就是心裡一直念佛,等他罵二十多分鐘罵夠了,我說:「你好沒好?好了我就掛電話。」因為當時僧團和師父那邊還在開會。這些靜瑜覺得頭幾年都忍過去了,現在確實沒有放在心上。業障消得越多,自己往生的時候越自在。但是對於毀謗自己的和尚、阿闍梨,就是自己的親教師,乃至於父母,也要忍。為什麼?在《梵網菩薩戒》裡說:「一切男子是我父,一切女人是我母。」可能毀謗的也是我們前世的父母,都是一體的。所以菩薩戒裡有「瞋打報讎戒」,這是不可以犯戒的。真正圓滿至善的孝,確實是視一切眾生為父母,與眾生為一體,無緣大慈,同體大悲。當你把你的人生觀、你的宇宙觀擴大到這個層次,你的心量盡虛空遍法界,每天都發願,每天都作如是觀,愛一切眾生,斷一切惡,修一切善,無一眾生不度,每天都要發願。念念提醒自己,不可以生起瞋恚,任何情況下都不可以生起瞋恚。所以外忍是這種人事環境很大的考驗。所以作菩薩不容易,關關都要通過,阿彌陀佛看你這一關過去了,馬上又給你新的一關,自己要提高警覺性,不能夠在這裡迷失。一旦生起瞋恨,不能夠忍得下,不能夠提起「觀法如化」的這種觀照力,就墮落。所謂「一念瞋心起,百萬障門開」,所有的功德就都被一把瞋心火燒毀。

 

自己要特別能夠明白,要能忍受外來的這些毀辱的苦惱,決定不生一絲一毫的瞋恚心,如如不動。你怎麼說,不管你說誰,我都是一句阿彌陀佛,這就對了。如果一有人罵你自己的師父,你就很生氣,這就考試沒通過。他罵,有他的因果,但是自己要修自己的功德,真正的功德就是心不要動。心一動,一被境界風吹動了,生起或貪、或瞋,那就墮落。所以這一點很重要,不要去分別執著,這是菩薩的境界,跟世間人確實不同。

 

所以,我們要逐漸地把自己提升到大乘菩薩的這種境界,你提升得越廣大,你的境界就越能夠跟阿彌陀佛相應,念佛的功夫越得力,越來越沒有煩惱。你就能真正明白什麼是《華嚴經》裡講的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,你能解脫開一切的繫縛,不再為煩惱所縛,自在。你明白道理了,又在這裡不斷地去觀照,越觀照越覺得佛講的有道理,越覺得作菩薩自在,作菩薩好,做世間人他就得不到這種自在,看不透,放不下,生煩惱。這一點很重要。

今天我們就分享到這裡,阿彌陀佛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如淨 的頭像
    如淨

    如淨的淨心園

    如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