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生彼國。不能前至無量壽所。道止佛國界邊。七寶城中。

 

就是因為他們有「疑」,雖不是大疑,只是心裡稍稍有一點疑惑。我們必須了解,一定要警惕,於自、於他,不應該有絲毫的疑惑,才能成功。學佛的人心地要清淨,平常處世,對人、對事、對物都應隨緣。「隨緣」就是絕不自作主張。於隨緣中,斷惡修善。什麼是惡、什麼是善的基本概念,一定要清楚。凡是對自己有利的都是惡;凡是對整個佛法有利益的,對眾生有利益的,都是善。佛法自始至終是破「我執」、破「法執」。有意見就是有執著,有執著就是惡,就有我執、有法執。

 

一定要學隨緣,一定要覺悟,須知人生在世只是過客,此地不是我們的家鄉。我們在這裡既是作客,何必認真計較,不多時日就走了,要用這樣的態度處世。在此世間一樣都得不到,沒有一樣是自己的。所以,擺在面前的,可以受用,也會覺得非常愉快;千萬不可據為己有,否則就錯了。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」,「諸法無常,當體即空,了不可得」,這是真正覺悟,這是事實真相。只有把世界看清楚,事實真相看清楚,才曉得佛教我們隨緣的態度,真是盡善盡美。

 

隨緣是什麼都好,順境也好,逆境也好,我都跟他們歡喜相處。因為他們有執著,我沒有執著;他有分別,我沒有分別;他有妄想,我沒有妄想。沒有,就什麼都能隨順;有了,就對立,就有磨擦。那有不能相處的環境,那有不能共處的人事。這些地方要學佛菩薩。他們雖然帶著疑惑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不能立刻見佛,止於佛國界邊;「七寶城」是比喻,其實還是蓮華化生,決不是極樂世界真有邊界。極樂世界沒有邊界,不見佛都是界邊。不管在什麼地方,甚至在阿彌陀佛講經的大講堂外面,或七寶池裡,只要見不到阿彌陀佛的地方,都是「邊地」。如果依文解義,看到「邊地」,以為是極樂世界邊緣的地區,那就想錯了;是我們的分別執著,是自己在打妄想,沒有這回事的。

 

佛不使爾。身行所作。心自趣向。

 

世尊告訴我們真相:不是阿彌陀佛故意不跟他們見面,是他們自己有障礙。佛心清淨,佛心平等。佛與眾生感應道交,佛看到眾生,眾生見佛,說經、聽經,都是「緣」。這個緣是平等的、沒有障礙的。佛對於一切眾生沒有障礙,是眾生自作障礙,是往生的人,『身行所作,心自趣向』。他自己作的,自己心裡有結,沒能完全解開,甚至此結很微細,自己都不知道。許多的迷惑,我們自己都不曉得。為什麼不曉得?第一是愚癡。第二是心態粗魯,不夠細膩。粗心大意,不知道自己的業障,不知道自己的癥結在那裡。

 

亦有寶池蓮華。自然受身。飲食快樂。如忉利天。

 

『自然受身』是化生,依然是蓮華化生。前面曾經告訴我們,彌勒菩薩看到的,像夜摩天;釋迦如來講,像忉利天。他們生活快樂的狀況就像忉利天、夜摩天一樣。

 

於其城中。不能得出。所居舍宅在地。不能隨意高大。

 

他的苦處,不如九品往生的人可以在蓮華裡自在出入;居住的宮殿可以隨意大小,可以在空中飛行,可以停住在蓮華裡,隨心所欲。這就是他有障礙。他的宮殿雖然像忉利天,但他想大一點也不行,想小一點也不行,想飛也飛不起來,這是他的苦處。

 

於五百歲。常不見佛。不聞經法。不見菩薩聲聞聖眾。

 

他真正的苦處是要在那裡住五百年。古大德在註解裡提出來的,也可以作參考:「五百年」是指我們人間的五百年,不是指極樂世界的五百年。我們人間感受五百年時間很長,在忉利天就是五天,如果在夜摩天則是兩天半。由此可知,到了西方極樂世界,他的疑惑很快就會消除。五百年是極限,很少超過五百年。他不到五百年就覺悟,就懺悔,知道自己錯了。只要知道錯,認錯悔改就得自在。認錯就是懺除業障。我們凡夫業障為什麼懺除不了?是不肯認錯,尤其是現在,「錯」總是推給別人,「功」總是歸給自己。現在是這樣的社會。

 

今天下午,南部有位同修來看我,他在一個機構裡擔任一份相當重要的工作,做了十年,也是看到同事中互相推過、爭功。他是個學佛的人,想不做了,提前退休,好好念佛,今天來問我好不好。我說:可以,你不能跟別人同流合污,就沒有辦法在這個團體生存。你想作好人也不行,環境不許可。西方極樂世界都是上善之人,你心裡還有一念不善,也不能跟他們共住。

 

我們念佛為什麼不能往生?心不清淨,不是阿彌陀佛不來接引。阿彌陀佛把你接去,你把西方極樂世界搞得一塌糊塗,人人不安,你的罪業就造重了,阿彌陀佛還是不來接你好,讓你在這個地方,善修心清淨。我們的罪障要認真斷除,不能少留;功德要積,「功德」不要到處宣揚,不表功。須知宣揚,功德就都報了。「罪障」要拔除,到處跟別人說自己的罪業,說自己的過失,人家責備你幾句,罵你幾聲,業障就消除了。

 

「善」要藏起來,「惡」要表揚出去。對自己一定要這樣做,別人的善惡不要理會。這個世界愈是眾生有苦難,佛菩薩示現在這個地方就愈多。佛菩薩示現在眾生裡,龍蛇混雜。他要度眾生,就必須跟眾生一樣,即「同事攝」。你曉得那個作惡的人,是真的惡人,還是佛菩薩應化的?我們是凡夫,不知道。因此,我們對於外面的境界,要遵守佛的教訓,平等恭敬。最重要的是修自己,時時刻刻檢點自己,這一生中,要真正有把握往生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如淨 的頭像
    如淨

    如淨的淨心園

    如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